东方汇赢 豫东战役第二阶段,他的方案让华野与中野意见不一,上级一锤定音_粟裕_兵团_歼灭
豫东战役是由华东野战军主力东方汇赢,辅以中原野战军,展开的一场大规模兵团作战。这是华东野战军第一次成功歼灭近十万敌军的战役,同时也成为粟裕在战略决策中敢于坚持己见、亲自主导的一次关键战斗,可以说这场战役为他在军中赢得了更多的声誉。
1947年1月,华东野战军正式成立后,虽然先后多次进行大规模兵团作战,如莱芜战役歼灭敌人五万余,孟良崮战役也成功歼敌三万多,但豫东战役的酝酿和实施却别具一格。那么,这场战役究竟是如何谋划并最终实施的呢?
1948年初,中央指示粟裕指挥1、4、6纵组成的1兵团南渡黄河,挺进福建、浙江、江西开辟新战区,计划将战线推到国民政府控制的区域,减轻其他战区的压力。经过深思熟虑,粟裕认为东方汇赢,考虑到目前华野的兵力布局和国军的强大压力,直接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歼灭战将会更为有利。于是,他冒险提出不同意见,坚持留下部队,集中兵力进行大歼灭战,并因此立下军令状。最终,上级同意了他的请求,决定暂不渡江,继续待在豫东展开作战。
展开剩余65%随即,粟裕指挥1兵团从黄河南岸渡过,进军鲁西南地区,正式拉开了豫东战役的序幕。战役决策的第一步是打开敌人的封锁线,随后全力歼灭来援的敌军。面对的是国民党机械化部队的王牌——整编第5军,司令官是邱清泉。
战役的第一阶段,陈士榘与唐亮率领的3纵和8纵对开封进行强力攻坚,粟裕指挥的1、4、6纵队则专责阻击邱清泉的增援部队。与此同时,中野的11纵以及冀鲁豫军区的部队与邱兵团另一支增援部队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在经过长达四昼夜的殊死激战后,陈唐兵团终于攻占开封,成功歼灭敌人3.8万余人。
进入战役的第二阶段时,邱清泉兵团准备通过左翼发起反攻,区兵团则从右侧进攻开封,孙元良部和胡琏部的增援也急速赶来。面对敌人这样庞大的攻势,华东野战军内部发生了讨论:是选择休整,还是选择再度发动战斗?还是采取连续作战的方式?最终,指挥官们决定优先打击邱清泉和区兵团,同时将敌军分割,以歼灭其一部。
然而,如何分割邱兵团成为关键问题。张震提出了两个方案:第一,持续阻击邱兵团,掩护战利品和伤员的转移,并在运动中歼灭相对较弱的区兵团;第二,集中力量阻击增援开封的敌人,同时将战利品安全转运到黄泛区,进行战斗后休整。两种方案一时难以达成共识,粟裕主张采取第一个方案,并上报给军委,刘邓陈等高级指挥员。中野方面则认为第二个方案较为可行,考虑到华东野战军的疲惫和作战压力。然而,不久后,军委发电同意了粟裕的方案,决定继续歼灭邱兵团与区兵团。
最终,华东野战军、中野部队以及中原军区地方部队,合力对抗敌方四个兵团,总共约25万人。经过20天的激烈作战,华东野战军指挥下的20万大军成功歼灭了敌军9万人,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豫东战役的成功,不仅增强了敌后战场的战略压力,还为后续的解放区的统一提供了有力支撑,彻底改变了中原地区的战略格局,连通了多个新解放区,形成了大规模的抗战局势。
发布于:天津市加杠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